嗟来之食的意思
【礼记】里记有这么一段关于“嗟来之食”的故事:
齐国闹饥荒,有一贵族叫黔敖,在路边用粥救济饥饿的人,见来了一个饿得很惨的,他叫道:“嗟!来食!”(喂!这里有粥喝!)。来人“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我就不吃“喂”起我来吃的饭,才到了这个地步)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黔敖马上给他道歉,但他还是拒绝了,最终饿死。
当时的儒家名人曾子听说了此事,评论说:“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不应该这样的,如果黔敖不礼貌呼你,可不食,但给你道歉了,当可食。)
不说黔敖不注重礼的细节,不说饥者的精神傲骨,也不评论曾子的判断意义。
就浅显说说饥饿者的思维模式,应该是被严重洗脑了,由什么来洗脑?礼!准确来说是“礼教”,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说过“吃人的礼教”,“吃人的礼教”厉害之处不是吃掉你的肉身,而是吞噬你的灵魂。
人都快饿死了,却不吃嗟来之食,难道这位饥饿者是一位“君子”?“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就是从这段故事演化而来。说直接一些就是“面子”。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一句话,“古往今来,永恒不变的精神追求只有一个‘面子’”,这话击中人心的要害呀,真是不给人一点“面子”,如电闪雷鸣般的震撼、真实。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了坦荡荡的面子,可以不珍惜生命。施舍的人没有向被施舍的人附加任何条件,而被施舍的人为“面子”而死,也就是为“名”而死。
孔子还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即使穷途末路,要饿死了,也要坚定地固守节操和本分,对应的是,小人在危急关头,容易为非作歹。
那位被施舍的人,怕是对孔子这句话断章取义,被误洗了脑。因为饥饿,不去偷不去抢,已经是守住了节操与本分。
何必呢?
施舍的人并没有叫你替他做伤天害理之事,更没有让你当汉奸卖国,就简单地救济你,何必呢?
不为大义献身,却为小名毁命。
死也要“面子”。
何必呢?
孔子还说:“君子不器”,本意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在这个故事里,可以引申为旁解:不要钻牛角尖!牛角尖就是死胡同,而面子等于牛角尖。
只要不是违背基本的良知,生命面前,其他一切都是渺小的。
在这个故事里,讨论的不是对错,是发现“面子”里藏着的“里子”是多么的恐怖狰狞!
在生命与“面子”之间,还是要多问一句:何必呢?
–20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