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

孑然一身是什么意思(生活中熟悉的孤独与陌生的善意:若你孑然一身,这些文字便是为你而写)

孑然一身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乡村笔记Beyond The City。这篇是乡村笔记【视界】栏目的第二篇文章。

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书是《江城》,不过说是分享,其实是想借书中的几段文字跟大家讨论一个话题: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孑然一身?

《江城》的作者彼得?海斯勒,来到四川涪陵两年,认识了当地的茶馆老板、鞋匠、烧烤摊小贩、画家、天主教堂神甫、农民、老师,即使坐在茶馆里喝茶,都会有路过的人来跟他攀谈一下午。

而我回想起来,本来应该是好好放松玩耍的周末,我除了回几条微信消息之外就没有再和其他人说过话。

那一刻,孤独油然而生。

书中记录的是中国社会最真实的一角。很多人说,每个来中国的外国人都应该读这本书;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它在帮助我们回忆起人与人之间正在消逝的美好与善意。
 
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暴雨,没带伞,站在屋檐下无奈地等待,或狂奔着想找地方避雨时,有个陌生人为你撑开一把伞,说——

“朋友,一起走吧。”

《江城》中,作者沿着乌江的山谷徒步旅行,走到深处时看到了很多村庄和农民。田地里的农民看到他十分惊讶,问他来自何方,前往何处。

而作者当然是没有明确目的地的,这让农民们操心不已,他们担心作者迷路,热情地想帮他找一艘过路船回涪陵。

似乎,不管到哪个地方,作者都能迅速跟那里的一些人聊起来。在船上,在火车上,在博物馆里,在烧烤摊边,在公园里……在任何地方。

“把多数时间花在了在到处闲逛,找人交谈上。每一周的每一天,每一天的每一个时段,都有固定的安排。有时候会去街心花园坐着,有时候会去找摄影师交谈,有时候会去中山路走一阵,有时候会去教堂找神甫聊天,有时会去河边看铁匠劳动,有时会去茶楼看中老人们的宠物鸟。”

这是作者在书中记述的,除了上课之外,他一周的安排。

大概在今天下午的时候,才两三点钟,我坐在咖啡厅里写文章。天变得阴沉起来。只是一场短暂的小雨,但没有伞是肯定会湿透的。

教学楼前站着几个没有伞的学生,奶茶店外的屋檐下,走过来一个老人。他是出来散步的。

人群来来往往,没有人停下来注意到这些人。而他们也大多在低头玩着手机,并不舍得说出一句:“同学你好,我没带伞,你能帮我遮一段吗?”

02

“若你孑然一身,这本书便是为你而写”

这是《孤独的城市》开篇的第一句话。

孤独不是作者奥利维娅?莱恩吃饱喝足后的无端感慨。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身处在大城市里的人们,与陌生人无法轻松交谈,与人来人往的生活并不相容,在“过度警觉”的状态下总是回忆起与人交往中那些被忽视、遗忘、拒绝的不愉快经历……

在不少文章里,我们的过度警觉是一件蛮好玩的事情。明明对方并没有在意谈话中的小失误,或者其实并没有刻意拒绝、敌视的意思,而我们却把它当成天大的事情一直在心里念叨,变得诚惶诚恐、不愿意和他人交往。

可是孤独这件事,并不好玩。

想象一种场景:夜里,在一幢大楼的六楼、七楼或四十三楼,这座城市所展露出的样貌就是一排排房间,数十万窗口,有些暗着,有些充盈着绿色、白色或金色的光……明明刚吃完晚饭,走在大街上闲逛,但就是感觉到没来由的饥饿感。

如果眼睛离开了屏幕,竟会产生恍如隔世的感觉。买一份奶茶,打一辆车,和陌生人在一张餐桌上吃饭,偶尔的交谈都会让你局促。

《群体性孤独》中写到,“为什么我们对科技的期望越来越多,对彼此的需索却越来越少”,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不再说话或进行肢体接触,所有亲密的关系都被屏幕的世界隔绝开来。

这并不是幻想。我们时常感觉到,在微信上聊天比现实中的对话容易的多,而用表情包甚至可以代替文字的输入。

也许我们每晚都会散个步。但在越来越多的时间里,我们瘫倒在软绵绵的沙发上,点击各类APP——微信、QQ、微博、淘宝、快手、网易云音乐、知乎、抖音、简书……看喜欢的视频,听喜欢的音乐,浏览喜欢但买不起的品牌服装。

在百度图片里搜索“聊天”,你会发现,看不到任何人与人对话的图片,而全都是微信页面的聊天截图。

机器填补了我们空白的情感空隙。在《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中,主人公沃霍尔经常在参加了通宵派对后,打开电视机看一部电影,最后哭着哭着,睡下去。

这不是和我们每晚刷手机,刷着刷着睡着了,一模一样吗?
 
03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孑然一身?

小学的时候和学校旁边的小卖部老板很熟,每次去买什么漫画书、小玩具、冰饮之类的,都会打个招呼,聊一聊。

但上了初中后,就变得除了同学之外谁也不认得了。小区门口的店铺一换再换,每次假期回来,都是不一样的面孔。

我很羡慕一些朋友。寒假后开学,一个朋友晚上十点多到了学校,拖着行李箱去吃饭。在路上,她见路边在发华尔街英语广告的小哥相当面熟,就寒暄了几句。

“好久不见,又见面啦。”

“你们什么时候开学呀?假期这么长,还是当学生好啊……”

但是现在,我们和自己隔壁、对面的邻居不熟悉,和每天一起上学、上班、吃饭的朋友也不熟悉。

在咖啡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身边有两个人,一个把手机盖在桌子上,绘声绘色地在讲些什么,表情和动作非常丰富。

出于礼貌,我带上了耳机,但我观察到了另一个人的状态——手指在屏幕上不断滑动,在玩跳一跳。

于是,短暂的几分钟后,那个讲话的人也开始滑起了手机。

游荡在城市之中,“假装”和人一起逛街、一起吃饭,或一起做任何一种事情,都像是伪装。

在生活的城市里走着,我们对每条街道轻车熟路;但是被问到“你邻居怎么样啊”或“你朋友好相处吗”,我们的回答却是模糊不清的“还行吧”。

生活在这里,与生活在任何一个被科技修正过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04

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

记得有一次,做一个论坛的志愿者,去机场接人。那天下了暴雨,我拿着接机牌挡雨,把三把伞都借给来参加论坛的人了。

后来,一把伞也没有被还回来。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包里即使有带伞,下雨的时候也不想拿出来打了。

不过,前段时间,看到有一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中,暴雨瓢泼,一位老人推着小车寻找躲雨的地方,而一名高二学生快步走上来为老人撑伞。

这是最美的背影,不是吗?

我大概是比较早看到这张照片的,这位撑伞的同学来自我的高中母校。

点赞、转发,没有质疑,没有嘲弄,所有人都在向他表达敬意。这是一张偶然巧合之间拍摄的照片,记录了一个青涩少年无心之为的善意。

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想到了一首十多年前的歌《遗失的美好》。虽然唱的是年轻人恋爱后经历的甜蜜、苦涩,但那悠扬深邃的旋律,却真的能挑起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生活中的善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不也是曾经遗失的美好吗?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在网易云上搜出这首歌,听了一遍,从宿舍出来前还是在包里放了两把伞。

毕竟,总是跟不同的人擦肩而过,未免太孤独了些。和一些人一起在伞下走过的路,会不会更有温度?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篇短文。这是我去年11月时,跟着乡村笔记去湘西试运行的一些小感想。

我在湘西,看到了人性的温度。
湘行第三天

我觉得,为什么要去乡村,我现在很有答案了。我想知道乡村的故事,我想了解村民的想法。我不想用我的知识结构来理解他们,也不想给他们强加上我们的知识结构。自然景观,村庄农业,地理,包括被认为是所谓封建迷信的看相算命、蛊术,以前从军打仗,人的道德,都想通过和他们聊天来知道。

来乡村干什么?是把我们的知识给他们吗?是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发展有多快、让他们赶紧和外面的世界接轨?

在一个距沅江有一小时山路的村庄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和我们聊天。他并不好奇外面有什么,他想给我们讲他当兵的故事。

在江边和渔排老板聊天,她有儿有女,生活在这里纯粹是因为热爱这里,热爱接待不同的游人。她刚从巴基斯坦回来,以后想去北京看天安门。

昨晚和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的传承人聊天。他的儿子在天津工作,他自己在国内和海外都有过表演,网上能搜到表演的视频。他生活在这里是因为他对传统地方文化的信仰。

我不想只是带着原来的知识结构到乡村,那样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改变。

什么是能闯进你内心的东西?

那些人的眼神,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所以——
“朋友,一起走吧。”
| 图片来源网络
去乡村
遇见另一个自己 

孑然一身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