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

【作家地带 ? 散文随笔】史 前 文 化 在 日 照 /蒋玉冰(山东)

史 前 文 化 在 日 照
文/蒋玉冰(山东)
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要想寻找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源头,到博物馆转一转,是个不错的选择。2021年的春节前后,我来到了日照市博物馆,在解说员邓雪的带领下,领略了日照市博物馆的风采,对日照地区的史前文化,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印象深刻。日照的考古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根据考古发现,在中国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夏商之前,就已经有文化的存在了。这个文化时代就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相对较少,新石器时代相对丰富。根据日照市博物馆的介绍,新石器时代按照时间顺序,包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而日照还有一个与夏商同时代的岳石文化。其中,属于日照的北辛文化(距今约7500——6200年),包括南屯岭、东两河、后果庄等遗址;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200——4600年),包括日照东海峪、陵阳河、丹土、尧王城等遗址数十处;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年——4000年),包括日照两城镇、东海峪、尧王城、丹土等遗址400多处。
在日照市博物馆,可以看到考古专用的小铲、刷子、米尺、洛阳铲、专用包、水壶、三角架等。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这儿,诉说着当初的辛苦,曾经的功劳。我最先看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一些小石块,有的扁圆,有的瘦长,但都质地细腻,透着光泽。我问解说员:“这些小石头对于古人的劳动和生存,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吗?”邓解说员说:“不要小看了这些石器,它可比刀还锋利呢!专家试验过的。”我不由得对这些石器肃然起敬,真心佩服古人的聪慧了。据悉,这些旧石器出自日照黄泥梁遗址,那儿当初是个手工作坊,专门用来加工生产、生活用的石器,据今已有5.9~5.4万年。据东两河遗址挖掘的结果分析,北辛文化时代的日照就有了农耕、渔猎、纺织与制陶业的分工。黍子、莲子的发现说明那时的农业以采集为主。纺轮与骨针的出土标志着那时的先民已开始从事纺织,初步解决御寒穿衣的问题。最具吸引力的是制陶业。那一件件复原的黑陶,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件夹砂红陶鼎,上部灰白,下部暗红,明显是烧制过的痕迹。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一群穿着麻衣粗线的先民,身背采集来的黍和粟子,用简陋而锋利的石器,刮下秸杆上的米粒,淘洗干净后,倒入盛有清水的鼎锅里,又另外加入莲子和一些野果子,盖好盖子。鼎的下面,熊熊燃烧的木柴吐着火苗,伴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和阵阵升腾的轻烟,先人们一边说笑着,一边谈论着收获的果实和下一步的打算。那边的三角木架上,烧烤着狩猎来的野兽。阵阵诱人的米香和肉香随风飘散,引来了一群野狼。它们“嗷嗷”的嚎叫让先人们吓了一跳,赶紧拿起棍棒和刀斧。这群野狼看到严阵以待的阵势,再加上它们天生怕火的本能,只好逃之夭夭了。另一边的陶鬶里正烧着开水,“咕咕”地向外冒着热气,先人们手提着陶鬶,将热水倒入陶杯里。待吃饱喝足、收拾完东西后,他们便各自回屋入睡了。
随邓雪解说员前行,一批从陵阳河、丹土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有一只如同黄牛角大小的牛角形陶号被单独摆放在一个平台上。小邓介绍说,这只陶号如同一只哨子,在打仗、狩猎时使用,这表明当时的先民开始向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迈进了。“判断一个古国形态的标志有三个,文字、城墙、冶炼。在这些遗址和文物中都发现了它们的迹象。”小邓重点介绍的是陶文。这些陶文只出现在大口尊上,目前发现的有陶文的大口尊是20多枚,一枚大口尊上只有一个陶文。大口尊上中部呈圆桶形,下部呈锥形。我问:“这大口尊不像是煮饭用的器物,它是干什么的?”小邓回答说:“它的作用可能有三个方面:身份地位的象征,祭祀,酿酒等等。它们和泰安、南京等地区发现的陶文有一样的,可以看作是汉字的雏形,比正式的汉字甲骨文早了1500年。”这些陶文形状不一,有山峦形、帽子形、酿酒的坛子形、犁形、斧斤形等,估计它们的含义可能与相应形状的事物有关。在陵阳河出土的陶器文物中,酿酒、盛酒的器具多至663件,占出土物的45%。经分析,当时酿制的是纯粮酒,也就是米酒,以黍和粟为原料,曲酒工艺从此开始,传至夏代,延续后世。跟随邓解说员的脚步,我们又来到了龙山文化时代的展台前。根据丹土、两城、尧王城、东海峪四大遗址的考古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房屋建造、酿酒、制陶独具特色。全国其它地区遗址的发现是,当时人们住的是半地穴半地上的房屋,而日照出现了完全是地面上建造的房屋。房屋有台基,同时土坯式与夯筑技术的联合使用,使房屋更加坚固。展台前呈现了一幅幅先民建造房屋的画面:在周围绿树环绕的一块平地上,几个先民在搭建房屋。木棒支撑起房子四周的框架和房梁,四周墙壁已用粘土夯筑而成,前开小窗。一人正在房顶编织茅草,一人在整理收拾房顶一角,二人在下面备料,地上放着木棒、茅草、粘泥、麻绳等物。旁边的一间茅草屋已经搭建而成。
从两城镇遗址陶器标本的化学分析中,专家发现,当时酿造的酒是混合酒,比此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以前粮食酒的基础上,主料为稻米,又有蜂蜜、水果等成份,这是从酿酒器内壁残留物中检测到的。 “最具特色的是工艺高超、造型优美的黑陶了。龙山文化的黑陶技术达到了史前人类文化制陶技术的顶峰,龙山文化因此被称为黑陶文化。”邓解说员这样评价日照出土的黑陶。这时制作的黑陶制品品种、样式更丰富,工艺也更高了。陶纺轮从以前的粗厚到此时的圆薄,出现了黑陶鼎、、黑陶盒、黑陶豆、黑陶杯、黑陶盆、黑陶钵、黑陶壶等品种。其中,在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被称为“镇馆之宝”。此杯质地细腻,光泽透亮,上部边缘呈喇叭形,薄如蛋壳。专家有“黑如漆,硬如瓷,明如镜,薄如壳”之美誉。专家又评价:“(这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器物。”此物是一件礼器,也是身份的象征,供祭祀和战争时部落首领使用。黑陶鬶状如飞鸟,表明此区域居住的东夷民族所崇拜的图腾是鸟,后来演化为凤。上有嘴,似鸟嘴;中间有把,肚大,便于手提和盛水;下面三足而立。此时制作的黑陶鬶添加了审美因素,讲究器物的胖瘦、高矮,颜色有红、黑、白、褐、灰等色彩。
在两城遗址,少量玉器的出土标志着当时文化的又一成就。兽面纹玉圭工艺精湛,玉石、玉鸟是观赏用品,双孔玉钺是礼器,呈长方形薄片状,上有双孔,由砍伐工具演化而来,并逐渐发展为军事权力的象征。它与四孔玉刀、兽面纹玉圭同属礼器。在史前文化展出区域,邓解说员总结了新石器时代出现在日照区域的三个有势力的古国:丹土、两城、尧王城。当时人口逐步繁衍,规模较大,国之雏形已现。据猜测,两城古国约有6万人,面积265万平方米,令人为之称奇。借用张馆长的话来说,“史前文化在日照是全面、完整的,在全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据悉,该馆正准备向国家申请史前文化展厅为国家级博物馆特色展厅。离开日照市博物馆后,史前文化展厅的器物仍时时浮现于眼前,难以忘怀。让我们牢记先民们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坚定地奔向未来。
(本平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总编:张同辉
作者简介
蒋玉冰,男,汉族,山东临沂市莒南县文疃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组长。虽已从教30余年,仍坚守在教学一线。爱好写作,近年来,有《沂蒙护士汉阳行》《乡情》《网课的日子》《照片里的故事》等作品发表在《齐鲁晚报》《济南头条》等省级媒体或刊物上,其中,纪实报道《沂蒙护士汉阳行》在《济南头条》《襄樊头条》上先后发表,点击量18万多。另有校园新闻作品、诗歌等,发表在市、县级不同的网络媒体或刊物中。
《作家地带》
温馨提示
我们需要的稿件: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可能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鼓励文学创新,扶持文学新人。
五、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
六、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总编微信zhenqingrushi1966,不然无法发放稿费红包。
稿费发放办法及时间安排:
作品发稿一周(七日)之内所得赏金,50%为作者稿费,50%作为平台维护费(累计赞赏在二十元及以下不结算)。作品发表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放稿费。
微信:zhenqingrushi1966
邮箱:364702284@qq.com
《作家地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