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一个老人的心願 //汪洋

一个老人的心願
辛丑年初一一大早,爨家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毕毕剥剥响个不停,村民们以喜悦地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七十岁的爨建文来到爨氏祠堂,燃起爆竹,打开祠堂大门,拨亮了祖像前的蜡烛,上香跪倒膜拜。随后爨氏族人陆续到来,燃鞭放炮,顶礼膜拜……
太阳出来了,大地祥和。爨建文在宗祠前,看着高高的爨氏祖碑,远眺秦岭宛延的山恋,心潮澎湃,忆起几年來的艰辛和曲折,感慨万千。
二O一四年五月,爨家村的庄前屋后,沟沟垴垴洋槐花盛开,洁白晶莹,花香飘溢。村中迎来了几位來自河南宜阳县后庄村的客人,他们秉承祖願,根据族谱寻根问祖来了。据载,宜阳爨氏一世祖爨荣是陕西华阴县南园(塬)人氏。他们的到來,为爨家村带来惊奇和欢乐,他们参观了古爨家村人居住的村落、窑洞和遗存,临别时热泪涟涟,相邀爨建交等人来年参加宜阳清明爨氏祭祖大典。
二O一五年清明,宜阳爨氏祭典,来自鄢陵、三门峡和宜阳县乔岩、后庄二十余村爨氏聚集一堂,按辈份祭拜,爨建文等人被排在第一位,因为他们是“老家人”。在活动中,中原爨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者爨电芳向他们介绍了爨荣的事迹,见识了根在华阴,叶茂中原爨荣的壮举。明朝正统年间,天大旱,民不聊生,爨荣毅然捐粮二千一百担,后被明英宗勅封为义士,降旨褒奖。同时,交流了爨氏为中华古老姓氏的渊源以及爨氏的精神所在。曾几何时,爨氏在云南从东晋末年至唐天宝年间建立王朝称雄达四百余年,创造了独特的爨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爨龙碑”、“爨宝子碑”被称为中国碑石瑰宝,受到康有为等名人的推崇。
宜阳一行,深深地触动了爨建文,他觉得华阴作为“爨文化”的一个节点,在爨氏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目前坚持文化自信,传播文明,发展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作用,自已有责任有能力把先祖的美德发扬和传承,昭启后人笃行奋进、卓尔不群。
六年多来,爨建文孜孜不倦,践行着自已的诺言,克服人员缺乏,无资金,缺资料的实际,费尽口舌,饱受不解和非议,逐渐取得家人、族人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个农民,既要种地,又要养家,种植着十多亩花椒,又经常骑辆旧自行車下原上庙,出入相关部门,拜访朋友,查找有关资料,寻求支持和帮助。又省吃俭用,个人先后投入近6万多元,争取投资和族人捐助50余万元,建成了“爨氏宗祠”、“爨氏祖碑”等多项工程,受到了族人以及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爨氏宗亲的爱戴和信赖。他做的这些你不得不服,通过与族人座谈交流,宣传爨氏文化,查找、收集有关爨文化的传闻、资料和遗存,现已收集到祖先“皇明将仕佐郎”墓碑一通,石礳、石碾等4件;由爨氏族亲投资30余万元修筑了白龙涧至村宽4米,长1000米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难的问题;投资16万元修建了高5米的水泥混凝土结构130多平米的爨氏宗祠;花费1.2万元树立高6米,宽1.3米的爨氏祖碑;续修了家谱,完善了家训和部分爨氏英杰小传的整理;聘请陕西著名书法家王刚为祖祠撰写了对联,增强了祖祠的穆肃氛围;同时,复制了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及明皇帝朱祁镇褒扬爨荣的圣旨,并置于祠堂中;对祖祠院落进行整修和扩建,载植松、柏、樱桃等树木600余棵,并对原村台、原驻地城堡等进行有效的保护。
辛勤的输出取得了一些成效,使他感到欣慰,但也有人对他不理解,关心地说,作为一个农民,辛苦一辈子,攒几个钱不容易,何不去提高一下自已和家人生活质量或留作身后钱。可他却说,爨文化渊远流长,人才辈出,笃行奋进,卓尔不群,先祖的美德,优良传统不能丢弃。上世纪文革浩劫,爨文化遭到很大破坏,我辈再不去抢救和挖掘,将上愧祖先,下愧子孙,现在的输出将是值得的。他的话虽然纯朴,但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将有很大的启谛。
在新年的欢乐声中,他并没有沉绵于宗祠前的爆竹声里,而是与朋友策划制作《华阴爨文化与秦文化》电视小片之中,努力使爨文化发扬光大,激发年青后辈爱国爱家乡,勇于创业的热情,利用爨文化和爨家村的地理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早日抵达幸福的彼岸。
作者简介
汪洋,华阴市应急局干部,受家熏陶,喜爱文学与书法。当过武警,曾下派农村任职,乡镇工作十年,散文、通讯曾在中国武警报、乌鲁木齐晚报、华山报发表。
1405
勤洗手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