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秦川文化】袁伟(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上秦岭拉扫帚

袁伟作品欣赏
上秦岭拉扫帚
袁伟“你在干啥哩?”“我在刨针呀。”“刨针干啥呀?”“纳口袋呀。”“纳口袋干啥呀?”“装馍呀。”“装膜干啥呀?”“上秦岭拉扫帚呀。”“拉扫帚干啥呀?”“编笊篱呀。”“编笊篱干啥呀?”“挣钱供娃念书呀。”这是我小时在玩“狼吃羊”游戏的开场白,大人们每天都忙碌着上秦岭拉扫帚,而我们小孩子则闲来无事玩游戏,我们所看到了就是这样的场景,所以这样的记忆总会潜移默化的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八百里秦川东西走向横跨中华大地,从此黄河与长江隔山相望,各自孕育着华夏文明。生活在秦岭脚下的我们从小就把秦岭看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经济来源于秦岭,造房屋的木料也来自于秦岭,正是那秦岭山上的一棵棵参天大树撑起了我们的房屋,成为我们房子的顶梁柱,然后代代相传,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先人的生活经历。上秦岭拉扫帚就是一件隆重的事情,拉扫帚就成了我们这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孩子们的学费、全年的生活开支、红白喜事、行门入户所有的费用都指望秦岭的给予。所以每年拉扫帚的时候全村青壮年劳动力拉着架子车就去上秦岭拉扫帚。十里八乡的人也都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时间集结的队伍达上万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堪称人间奇迹。没人驱使,没人组织,没人鼓动,乡民们们约定俗成,如约而至,这大概就是祖辈传下来的规律,约定俗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凌晨二点做饭,三点磨好镰刀,准备干粮,四点人数到齐从村里出发,早上伴随着日出就上了秦岭。先用锋利的镰刀把秦岭山上的野竹子(扫帚)隔断,然后捆起来,在慢慢的从秦岭拉下来,存放在家里,待下雨的时候上不了秦岭,把这些野(竹子)编成扫帚,拉到市集去买,一个扫帚10元,不到半晌扫帚就能买完。因为扫帚是生活必需品,几乎本地人家里都要预留好几把,山外人也需要用扫帚扫雪、扫麦场、用于环卫清扫垃圾。所以扫帚的市场很大,作为农民一天能收入一百多元,这对农民而言算是天文数字。慢慢的村民发现上秦岭拉扫帚必须要越走越远,因为近处的野竹子已经被割完了,村民不得从陕南翻过秦岭去关外拉扫帚,横贯东西的大秦岭,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就这样轻易被村民们跨越,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拉扫帚挣钱。随着村民们疯狂的上山拉扫帚,导致秦岭到处满目疮痍,上秦岭的山路被村民开辟出来,秦岭中的动物也消失了踪影,野猪林也仅仅是剩下光秃秃的竹根。而发源于秦岭的洛河也时常夏季洪水不断,秋冬季节断流,秦岭的气候也变得捉摸不定,村民的双脚经常被用镰刀割过的竹子根戳的鲜血直流。人类的本质上是善于忘怀的动物。村民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向秦岭索取,至于大自然所警示的种种灾难则视而不见。大自然对人类是残忍的,人类对大自然也是残忍的。残忍,有时候是难以分清其善恶性质的。所以当年幼小的我也无法明断村民拉扫帚(割竹子)破坏生态是对还是错?若说对?何以和课本上提倡的环保背道而驰?若说错?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先祖在那样的条件下还能怎么去生存?后来国家逐渐颁布禁令,禁止上秦岭拉扫帚,这倒逼着村民们不得去另找挣钱的门路,村民们选择了去远处打工,上秦岭拉扫帚的活动渐渐的成为了历史。秦岭又慢慢的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些被村民踏平的秦岭小路也慢慢的长满了荆棘,那些野竹子也慢慢的劫后重生。秦岭的野生动物也逐渐的扩大自己的领地,时不时会来到村子里,甚至有时候就在村里的废弃房子里安家落户,雪地上的各种脚印就是它们到来的痕迹,野猪、锦鸡、兔子、狼也慢慢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我也很庆幸能在山间拾柴的时候能看到野生的动物,近距离观察它们远去的身影。小河也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扫帚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始状态。在岁月的长河中,所有的悲哀和创伤都会被时间抹平,如果没有记忆和历史,那么一切都将显得虚无。我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文笔记录了先民们上秦岭拉扫帚这段历史,也记录了人和自然由对立到和谐的过程。我想我们还是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对待万事万物,唯独如此,我们才会参悟到生命的真谛。作者简介
袁伟,中共党员,陕西商洛人,现在工作于咸阳;从小喜欢写作、读书、思考、参悟。《商山洛水文学》公众号主编,《秦川》杂志、《作家前线》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商山洛水文学》、《商洛作家》、《秦岭文学》、《洛南百草园》、《馨香盈秀》、《江山文学》、《红袖文学》、《世界村文学》、《咸阳日报》等。坚信“相识贵在相知,相知贵在知心。”喜欢以文会友
秦川文化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第三届“绿宝杯”全国征文大赛征文启事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赵月桂/责任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张正阳/夜(外一首)
【秦川文化】风叶之恋/王醒无
【秦川文化】苏安良(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美丽的丹江源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介明智/耕耘与欣赏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高涛/家在秦岭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李翰儒/秋天的银杏树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赵月桂/想念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徐青/故乡的河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袁军武/西余铁路,伴我而行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郭爱莲/咏梅诗四首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郭永韬/难舍的家园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魏志祥 万毅 惠智勇
执行主编:肖春茂 宋一凡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杨园园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