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W-NO.101【清风笺三周年.爱心杯】爷爷和他的茶树|孙宗清

爱你就给你最好的
点击下方蓝色字,查看原文高山云雾禅茶
奖品多多!清风笺文学网【爱心杯】三周年庆征文
爷爷和他的茶树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时令却已是深秋。在这样夜凉如水的夜晚,泡杯茶,闲散懒懒地读着喜欢的字。看到清风笺文学网“爱心杯”征文,一个萦绕心头许久的念头渐渐清晰:写写爷爷,写写爷爷的茶树。
  爷爷
  爷爷,一直想写写您,又一直落不了笔。
  今天,咱爷孙俩不伤情,叙叙往事,聊聊天吧。
  爷爷,说实话,小时候,您给我的印象并不深。您个子不高,顶多一米六出头吧。话儿不多,从没听您在人群中高声大气说过话。在家里和谁交代什么,也似自言自语。人未老,头发早白了。做事慢慢腾腾,走路慢慢腾腾,说话慢慢腾腾。庄里庄外的人都叫您“老磨”(六安方言,就是磨叽,慢的意思。)
  这样的做事说话风格,现在想来,和您的成长经历有关。
  解放前,我们孙家在当地是望族。我们这儿地名叫“孙大楼”即是明证。历经解放以来的数次运动,“孙大楼”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青砖灰瓦随处可见,似乎在证明什么,也在哀叹它旧时的沧桑。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太爷爷为躲避战乱,“跑反”去城里,不幸染病去世,那是您才三岁,就成了孤儿。是姑太把您喂养大,后来才有了我们这一大家几十口人。怪不得,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常常去姑太老家和她老人家的后代叙旧。原来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感恩呐。
  可怜的爷爷!在那个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年代,我的没享过一天福差点儿没命的爷爷,却为此背负了大半生的苦难。
  老一辈人该明白,文革前的历次运动,出身“大地主”的爷爷经历了多少磨难屈辱!以致您一辈子唯唯诺诺,嗫嗫嚅嚅,哪敢高声大气说话呢。
  爷爷年轻时读过师范,是初师,就是后来我读的六安师范。您说那时师范叫安徽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我们校史上的一些名人您也知道。可惜未毕业,奶奶刚嫁过来,死活不让念,就回来了。因为出身不好,又沉默寡言,没有教上书。又因为个子矮,身体不好,在农田里屈辱了一辈子。
  爷爷,按说,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您算得上大知识分子了。该给孙子们说说故事,教教“国学”呀。可是没有。写到这儿,我有点怪您呢。
  记忆中,您最扬眉吐气的,是您两个大孙子相继考上师范的时候。那时,还不怎么开放,在乡村,这可是吃皇粮端上国家铁饭碗的大事儿。爸妈办了酒席,晚上放电影。您依然没有话。可是,笑眯眯的,逢人就点头,微笑,平日里无神浑浊的老眼也突然有了光彩。忙东忙西的,小碎步也快了许多。师范读书时,每次回来,都要和您说说在学校里“意气风发”的事儿。您总是扬着眉,微笑着,温和的目光注视着我,依旧不说话。可看的出来,那是您最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褶皱也舒展开来。
  工作结婚以后,孩子,家庭,又因为白手起家,锅碗瓢盆,一样一样置。您常常到学校去,饭也不吃,就走了,拦也拦不住。我回去,总是陪您说说话儿。有时,因为您和妈妈一样的倔强脾气,有了矛盾。我的到来,总是能适时化解——我是长子、长孙,在两面都有“权威”呢。境况好了些,有时回去,会塞几十元给爷爷。您便老是推托着:不要,不要。脸上挂着笑意,最终收下了。又到处宣扬:我这大孙子最孝顺——庄前屋后的人都知道了。好几次,老家的熟人在我面前重复您的话,我是又羞又愧啊,善良的爷爷!
  在孙儿辈中,您和我最亲。六十岁以后,您和奶奶身体不好,爸爸他们兄弟仨就分了您和奶奶的田地。可您坚持要了一小块地。种些黄豆和芝麻。每年秋冬时节,您都要送几斤黄豆和一二斤芝麻香油给大孙子。地儿太小,孙儿辈中只有我的一份。每次悄悄送来,总是叮嘱:太少了,太少了!这是九月大寒豆,这是在磨坊换的香油。大孙子尝尝吧,就不要和弟妹们说了……
  读杨绛先生《老王》里的一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在这样的境况下,“田螺眼”老王居然为杨绛夫妇送来一瓶子香油和“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的“这么新鲜的大鸡蛋”。后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去……”爷爷,我的爷爷,每次读这样的文字,您送香油大黄豆的情形总是浮现于眼前。
  前几年,老家修族谱。识文断字又勤勉踏实的爷爷被族人推举为负责人。这在乡下,是无上荣光的事。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您勤勤恳恳,跑了许多路,查了许多档案。其中艰辛,外人已无法知晓。可是,我看得出来,您很高兴,或许觉得这是您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了吧。年纪大了,精神却出奇的好。
  2爷爷和茶树
  爷爷一生爱茶:种茶,制茶,喝茶。
  爷爷屋后有半亩茶园。园不大,稀稀疏疏的几蓬茶树散落其间,素朴,低矮,简单,让人一目了然。
  在衣食不够暖饱的年代,一向爱茶的爷爷哪有闲钱去买茶喝呢,老人就精心侍弄自己的几蓬茶树,用自己的劳作换来点点口福。
  我的户籍地是皖西,皖西是著名的产茶区。霍山黄芽,金寨翠眉,皖西白茶,尤其是红楼梦里提到的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更是名声在外。可是,我的老家不属于云雾缭绕的产茶胜地,而偏安于瘦弱贫痛的丘陵地带。七分水田,三分荒地。因而,严格说来,爷爷的茶园仅仅属于自家恳荒种植的野茶。
  野茶就野茶吧,清新,自然,素朴。
  春天来了,干枯的茶叶泛了新绿。清明前后,叶片便舒展开来,袅袅娉娉,如着一身新绿的小姑娘。
  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爷爷身心最舒坦的时候。去茶园转转,伸展伸展筋骨,仿佛要抖落掉一冬的阴霾。
  老人家总是亲自小心翼翼地采摘,这头蓬头水(方言:第一次的意思)的新茶是爷爷最金贵的。爷爷舍不得呀,一片一片犹豫着,拨弄着,大半天的工夫,只挑拣了一小筐嫩叶,新鲜而泛着绿色光亮。经过精心翻炒杀青、初烘、堆积、烘焙,最后仅装了小半桶“绝品”新茶。有了这些宝贝疙瘩,爷爷会洁净那把老紫砂壶,去较远的山涧取晨间的第一泓清泉,挑回,煮沸,用热水先温壶,少量的滚水滤第一遍茶,再冲泡,美美地享用。
  爷爷对“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茶道或许并不知晓,也无缘品茗陈年普洱大红袍一类的名品,但老人生前享受亲手采摘的新春第一壶绿的那份满足与喜悦,那种独自惬意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刻印于脑海。
  那样的时刻,爷爷眉头舒展,额上的皱纹仿佛在舞蹈,在欢笑,在生长,如一池慢慢漾开的涟漪。晨光洒在爷爷脸上,时光慢下来,静下来,似乎能听得到阳光落地的声音。
  茶园不大,清理杂草,平整土地,施肥除虫等农活,爷爷总是亲力亲为,他把这块茶园真正作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每年深秋,爷爷会给茶园施肥,主要是有机肥和基肥。还会给茶园铺草,茶园铺草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进土壤肥力,同时抑制杂草生长。尤其剪枝,是个技术活儿,茶树冠面上密集而瘦弱的“鸡爪枝”,爷爷会痛下狠心剪除。
  “只有剪除了‘鸡爪枝’,茶苗才能很好地生长,品质和产量才能得到保证。就像人一样,有了缺点和坏毛病,也要修剪。修剪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爷爷把一棵棵茶树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侍弄。特殊的人生经历,爷爷憋屈了大半生。也许只有在这里,他的身心才真正完全放松,只有在这里,他才找寻到自己劳动的快乐和存在的价值吧。
  “大孙子,累了吗?”
  “有苦有累才有甜,就像种茶喝茶一样。”
  “做人,要像这茶树一样,朴朴素素,简简单单。不张扬,不喧哗,不与人争宠,放低身子,把最美最甘甜的东西送给别人。”
  常常,我跟屁虫一样跟在爷爷身后。劳动间隙,爷爷总是唠唠叨叨,把这些最朴素的道理说给我听。不管不顾我听没听懂。
  如今,爷爷走了。2008年农历七月十八,那个夏季的清晨,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爷爷,您一辈子默默无闻,如脚下的泥土。如今,您化为尘埃,终于和泥土归为一体。
  爷爷,您亲手种植的茶树还在老屋旁边。
  茶的香,茶的韵,茶的魂,已深深植入我的心里。
  孙宗清,男,1972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学老师。读书时爱好涂鸦,曾有散文、诗歌、书法作品发表于《中师报》《安徽中师》等省级刊物。近年重拾旧梦,有作品在西部作家网“王氏剪纸杯”,唐河文学“龙之涵杯”,江山文学网等多次全国性征文赛事中获散文诗歌类奖项。
点击蓝色字,了解详情
印象果色:你清肠通便,养颜排毒的首选
印象果色
请在wifl下打开视频,时长近3分多钟
点击下方蓝色,送你小花花!
广州曙光医学美容医院,您的美丽首先!
定制广告片、宣传片请联系总编微信:qfj339
投稿方式1.邮箱:2682884184@qq.com2.网站:清风笺文学网http://www.qinfj.com/联系方式:作者QQ群:486477563,欢迎添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编辑
优吸环保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