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艰难时期,是一个孤独和迷茫的时期,他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曹知子
作者 | 裴迪
什么是早恋?曾有某中学制定了界定早恋的7条标准,我们来看一下。
长期向异性提供金钱、物质诱惑;
向异性互赠贵重礼物;
男女同学单独在无人区、角落里、树底下、花丛中等偏僻处谈话;
在操场上、通道,男女同学并肩散步;
在校园里牵手、挽手搭肩、拥抱、接吻等肢体亲密接触;
利用纸条、信件、手机短信、QQ聊天等进行谈情说爱;
男女同学串寝室,特别是周末串寝室加倍予以处罚;
看到这7条界定孩子早恋的标准,家长们,您认可吗?
其实,当孩子们进入青春期,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们生理、心理的变化。所以,早恋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不过是情感发育的正常表现。
但是即便是正常现象,很多家长也都会担心“我的孩子早恋了怎么办?”、“我女儿和这个男同学走的太近了,会不会还有牵手、拥抱或者更亲密的行为?”等等问题。
家长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一旦发现早恋迹象,建议也不要急于下结论,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早恋现象是家长们要做的第一步,从而再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才能让孩子轻松度过青春期。
【曹老师微课堂】
《青春期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挑战》
“青春期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孩子们需要渡过,孩子们需要在波涛汹涌的河流里面训练出自己的生存能力,我们不能剥夺他的这种能力,而要帮助他生长出防范风险的能力。”
早恋的三个原因
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青少年处于生理发育早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时期,具有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这个时候的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处理感情问题。
那么作为家长,您是否思考过孩子早恋的原因呢?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性心理的变化和发展
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第二性征开始显露,生理变化引起了性心理的微妙变化。性心理早熟是指性心理发育提前,即在儿童少年阶段出现成人的性欲、意向和行为。性的成熟与萌发除了生理基础外,与环境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其它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性心理是复杂的社会生物现象。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性潜伏期(11岁以前):儿童开始具有性别角色的认同或性别意识,而对性欲尚处于无知或者无意识的状态。
(2)性欲萌发期(女为10-13岁,男为11-15岁):少年的性欲开始觉醒,但性意识仍处于朦胧和矛盾的状态。
(3)性思慕期(女为12-17岁,男为14-19岁):青少年从同性的依恋进入对异性的爱慕。
(4)浪漫的恋爱期(女为16岁以后,男为18岁以后):青年对异性的追求集中于一人,开始恋爱。
性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异性好感的基础上各自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型”,并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量研究资料发现,许多出现早恋现象的孩子的家庭,或教育失当或结构缺失,教育失当家庭则指有不端行为家庭、不和睦家庭、过于苛刻家庭或过于溺爱家庭。结构缺失家庭主要是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双亲缺失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孩子的内心世界孤独、无助,他们会选择和关心自己的异性倾诉,寻找心理安慰,渐渐地产生情愫,产生依赖,误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恋爱。
社会文化的影响
如今,社会对青少年的早恋给予过多渲染,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或戏剧作品中描写青少年早恋的片段使得青少年们认为早恋是学校中的主流,加之媒体舆论的不正确导向,不良报书杂志、低级趣味的甚至黄色的影、录像等也对青少年的早恋有直接影响。
此外,也可能源于家庭及学校忽略了学生适度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致使青春期学生因不同程度产生的性困惑、性忧虑而得不到家庭、学校的关心和理解,从而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
【曹老师微课堂】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精准帮扶》
“叛逆期实际上是大人用家长的定义去判断的,他忤逆了你,冲撞了你,所以叫叛逆。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是没有叛逆期的。一个有力量、有思想、有想法的人,他难道不应该去对抗、去质疑、去反抗一下吗?”
早恋的四个阶段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说:青春期的恋爱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有着重要贡献。
心理学研究者Scanlan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
所以,了解孩子早恋的原因后,你会发现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早恋”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朦胧期”
女孩在9~11岁、男孩在10~12岁时进入朦胧期。此时孩子的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但已经能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在这一阶段,男孩、女孩单独在一起时会感到拘束、害羞,往往会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表现出过分的亲昵和依恋。有的还表现为:确定目标。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这一阶段可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表示。有些中学生的早恋只停滞在这个阶段,成为“单相思”。
第二阶段“爱慕期”
这一阶段出现在女孩的11~13岁,男孩的12~14岁。在这一阶段,男孩、女孩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会大大增加。他们会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浮想联翩,并觉得与异性相处很有意思。但是,这种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的对象。甚至还表现为:有所行动。中学生异性之间写情书、递纸条、赠小礼物等,表示对某一异性的好感。同时可有约会行为,如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第三阶段“初恋期”
女孩在13~15岁,男孩在14~16岁时,性器官已经发育成熟,对性的关注明显增加。他们会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自己较喜爱的对象(往往多于一个),并会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别的期待。在感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希望与异性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却有种种顾虑。在这一阶段,孩子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外貌,热衷于打扮。甚至还表现为:频繁约会。可能公开化,似乎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第四阶段“钟情期”
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往往出现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但男孩比女孩要一晚些。此时,男孩、女孩一旦倾心相爱,往往会不顾一切,甚至达到痴情的地步。一旦恋情受挫,孩子又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有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甚至还表现为发生性关系。虽属少数,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中。因认为自己即将走上社会,已经成人,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比普通中学相对多一些。
了解完早恋的四个阶段后,家长们可能会很担忧孩子因为早恋受到伤害,但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早恋的前两个阶段,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正常情感表现。
只是如果孩子不能正视早恋,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没有接受过必要的性教育,就很有可能过早的进入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所以这时候家长的正确对待和引导,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