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如我这样戴口罩会模糊镜片的“四眼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也根本不可能储存。出门必须戴口罩,这是最基本的防护,没有口罩,只能深居不出。疫情初期,询问几家药店,均无销售,颇觉无奈。
2月的某天晚上,在马氏家族群结识的好友马磊与我聊天,询问居家情况外,主动提出给我部分口罩。其时,疫情形势严峻,我担心他出门的安全,他说开车去办事,顺便给我送来,不碍事。第二天上午十时许,接到电话,我赶紧去小区门口,拿到了珍贵口罩,与他说了几句话,他就匆匆别去。
2月底,单位通知必须坐班办公,如此一来,口罩的消耗量骤然增大。与医药公司下属药店联系,得知货源紧缺,由政府有关部门定点定时定量供应,凭身份证可以购买。第二天,按照工作人员所示,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但依然去晚了,排队买口罩的人远远多于供应的份数,只能空手而归。
3月2日下午,正在单位忙活,接收到玉明弟的微信,说带来一些口罩,下班后交给我。我大喜过望,赶紧回复:真是及时雨啊。在一罩难求的战“疫”关键时刻,未花分文就得到盼望已久的物品,让我特别温暖。个性使然,我羞于求人,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也不会当面说些甜言蜜语,但真诚的感激,发自内心;真挚的情谊,永记心间。
2
闲暇喜欢写写画画的人,都有敝帚自珍的心理,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书法,自己的绘画,若能得到他人的赏识,或者在报刊上发表,无疑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而拿到样报、样刊的那一刻,则是最幸福的。
春节后一个多月,交通、物流等暂时停运,自费订阅的报刊都不能按时收到。3月6日,忽然接到电话,让我到小区门口拿快递。我马上想到,是杨编辑寄来的《走向世界》2020年第2期,果不其然,我当即拆封展阅,喜不自禁。写稿26年了,接到样报、样刊不下一千次了,唯有这次,是特殊时期收到的快递。相隔半个月后的21号,又接到《走向世界》第3期。
报刊决定发表作者的文章,若能提前通知用稿情况,会让作者感动欣慰,更加激发写稿热情。《团结报》文史周刊编辑鲍家树老师做得特别好。3月16日,他加我微信,我通过后,他通知我:发来的大作已收悉,拟近日刊发。25日,又来消息,确认地址、邮码等信息,确保寄发样报、稿费准确无误。
文稿寄给报刊后,编辑“为人做嫁衣”的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刊发的稿件存在明显错误,作者的责任是第一位,编辑的责任也不能推卸。我遇到过不少精益求精的编辑。3月12日上午9时许,接到奎文作协李主席微信:“耳闻目睹的奇闻异事多发生在……;奇闻异事,逸?确定一下,今天送印。”这是对《潍坊读书》第1期刊发文稿《张新修和他的奇书〈筒丸录〉》做最后一次修订。我回复:“用‘异’吧;这个‘异’,表明不可思议之类的事情。”他回复:“好。”
在这个疫情尚未结束、正常开学还未明确的三月里,《走向世界》杨编辑、《团结报》鲍编辑、《潍坊读书》李主编,都用言行诠释了敬业与担当、认真与负责。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纯真待人、严谨做事的精神,尤其可贵,也深深感染了我。
3
2月21日,在单位值班。办公室张老师发来信息:生日快乐!并告知:鉴于疫情,校长签发的生日贺卡和30元鸡蛋票,过几天发放。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在职工生日之际,收到“一把手”代表单位送出的祝福,不仅让职工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关爱,更会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助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月底3月初,有两次必须要到乡下去,公交车不通,我又不会驾驶,这成了不大不小的难题。第一次,单位赵主任主动提出开车接送,这天,他要上“网课”,还有一个视频会议;第二次,是孙同学电话邀约,为我解除了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各地都严格进出,人人都提高警惕,他们牺牲个人时间的无私帮助,怎不让人感念?
3月中下旬,陆续接到几位文友的信息,一致的话题是:“最近怎么了?在某某平台某某群不见你的人影了。”谢谢文友的关注,感佩文友的细心。我的回复也是一致的:“又虚长一岁,精力更加不济,没有更多时间读平台文章,看群里消息,只能说声抱歉。”同时,我表示:承蒙大家不弃,若文章刊发,可以私信发来,我一定拜读学习。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还有人记挂着,几天不见,就赶忙问询,我何德何能啊?唯有心存感激,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活得更加坚韧漂亮,才不会辜负关心支持的友人。
享受着你们的温暖,感受着你们的关怀,人生真的很快乐!
写于2020年3月27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