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记忆王关平“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故乡已是遗落许久的地方。端午的记忆依然清晰。
静立窗前听夜雨,闲坐庭前看落花。
菖蒲艾蒿门首处,粽香团聚话桑麻。
端午节,每年农历5月5日,传说中是人们为纪念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的传统四大民俗节日之一。
小时候,外婆告诉我:“屈原正道直行,为小人离间,抱负不得施展,终不愿以身之察察,与魍魉奸魅之徒随波逐流,玷污人格,有害社稷,故而以清白之躯,甘投汨罗江而死。人们感屈原人格伟大之爱国情操,纷纷划船棹舟于江上各处,以求相救屈原,未果只得投糯米于江中,祈求屈公玉体不至葬身鱼腹,不得超脱成神。”
上学后,老师告诉我们:“经过时间磨洗,端午逐日演化成比赛龙舟、食用粽子的一个盛大庆祝活动。”故乡黑彝村则有在门首挂苍蒲、艾蒿,喝雄黄酒辟邪等习俗,户户皆如此。怀想隋炀暴君修筑大运河,极爱扬威耀武,夸盛功绩,故乘巨型水船龙舟千艘来往游玩数次,大耗民心人力,皮日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即说此事。太宗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诚然箴言。
这便是懵懂中关于端午的零星记忆。
长大后外出求学、离家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记忆中故乡的端午节每年都悄然飘远,再未曾躬逢其盛,惟有儿时记忆不衰。那年头,同乡居民都在门首汲水处、自留地污水口种有菖蒲,此处水源丰富,土地黑肥,菖蒲长得茂盛,青翠欲滴,惹人爱怜。在一个半阴不晴的春雨天我和弟弟到表叔家移植了一株,至今犹在,茂盛异常,每年端午必取。
艾草是村中常见之物,路旁田边随处可见。若是谁不小心划破了伤口,除了用门碾过的门槛土撒在伤口,最有效而科学的要数把艾蒿捣碎后外敷。捣时必定以捣出艾草汁液为佳,村中更无兽药,牛马患伤处亦能医治一二,能奏效果。
父亲用一小碗,在菖蒲根中加入些许白酒和大蒜,等上几个小时,雄黄酒即告成,呈黄颜色,色不算浓,碗底有白色粉末析出,饮之无酒气,不会醉人,但也不美味,有点辣,有点呛人,或许是我不懂酒的缘故,母亲和姐姐每每也被要求喝上一口,爸爸说能辟邪,保人平安顺遂,一口足矣。但现在回想,那味道似乎如饮茶水,细细品味,苦尽甘来。也就正如人生,甜不是常态,苦需要多吃,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
饮水思源不忘本,
顶天立地辟征程。
端午雨过晴朗天,
便将耕雨润愁田。
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包粽子总是要进行的,先到端午街把长形坚硬的粽叶买回洗净,将糯米、花生、火腿、红豆合制的粽心备好,用粽叶包后上锅慢慢蒸熟。此举颇费一番功夫,前后得足足一个星期。中间又有药膳,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乡的山坡上自有药根根,唤做“牛尾参”“马刺根”,每家出一名放羊人挑好日子共同进山挖回,各足有一背篓之多,大部分卖于集市,剩下小半自家享用。粽子街上也有成品可买,免去忙碌和佳节美食的冲突,销量却不大好,家乡人都喜欢亲手制作。妈妈做的我总是要吃掉许多个。
那时家乡,我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只好把你珍藏!
我爱我的故乡。
菖蒲艾蒿门首处,粽香团聚话桑麻
粽子ZONGZI
作者简介
王关平,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和文中学教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以格律诗、新诗、散文等为主。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