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灌河文学 · 散文 | 许立春:挑河工

挑河工◎许立春
挑河工,或许多少人陌生了这个名词,尤其是出生于80年以后的人,不过,这段峥嵘岁月在我县劳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像耀眼的银河熠熠生辉。所谓挑河工,就是纯粹的人工开挖河流,没有像现在的机械作业,使用的劳动工具就是土车、铁锹、铁铲,还有农民的那双比铁还硬的徒手,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建国以后到上世纪80年代是挑河的高潮,从春暖花开到腊月寒冬,挑河无休无止,有的人几乎被它占去了生命的全部。百姓的男劳力以挑河为主业,靠挑河养家糊口。强壮彪悍的民工一年挑10多战(一次挑河工地叫一战),少的也要三四战,每一战都是1—2个月,吃住工地,风餐露宿,他们常年在外漂泊,和家人聚少离多。
在响水大地,建国前多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地,苍苍茫茫,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河流。众多的笔直如线,河网密布的河流多是建国后开挖的。南北纵向的有红卫河、黄响河、昔阳渠、大寨河、张响河、响坎河等30多条;东西横向的有骨干渠道南干渠、唐豫河、南潮河,还有数不清的排河,所有这些河流在响水大地上描绘出最美的锦绣图画。它们都是响水人民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彻底解决了响水大地的水旱灾问题,倾注了响水上一辈人的辛勤血汗,演绎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那个时候,男劳力18周岁必须出勤河工,接受河工的历练。基本上挨家挨户都有劳力参加河工,有的人家两三个劳力出勤,父子、兄弟同时出征的比比皆是。出生在上世纪20、30、40年代的人可算是挑河一辈子,吃尽了河工地的风霜雨雪,手上肩上的老茧厚如铜铁。不少父母训孩子的一句口头禅:“你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叫你去挑大河!”此话充分折射出挑河的辛苦和劳累,也却有多少寒门学子因惮于挑河苦役而苦读寒窗。
开始平地挖土推车,工作强度不算大,越挖深越难作业,木车推土的斜坡越来越大,大的坡度达50度左右。民工不仅要推,前面还要有人拉车。每推一车土到河岸都要休息几次,力气小都气喘吁吁。有民工比喻说,土不是推上来的,实际就是背上来的。到河底层的油泥黑土时候,河底还要渗水,民工多要带水作业,一身泥一身水,冬天要忍受刺骨寒风,夏天忍受炙热酷暑。
上工地,生产队送草送粮,用拖拉机拖载民工去工地,一路上红旗飘飘,盛势浩浩荡荡,民工告别家乡,告别亲人,个个喜笑颜开。工地上,如果靠近百姓家里,民工可以寄居百姓的房子,吃住百姓家里,天长日久,不少民工和当地百姓接下了深情厚谊,有的年轻民工还与当地女孩子结对成婚。远离居民点的民工只有搭建工棚,晚上睡在工棚里,吃饭都是就地野炊,那星星点点的袅袅炊烟伴着落日的余晖在空旷的原野冉冉升腾。
挑河是辛苦而单调的,但也有热闹的时候,挑大的河流的时候,战线长达五六十华里,动用民工几十万人,工地上人头攒动,车流如潮,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壮观的景象。民工彼此开展劳动竞赛,争夺流动红旗,个个都是斗志昂扬,热血涌流,全面激发出那个年代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
挑河工的景象走远了,会挑河的人也逐渐消失了,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那挑河工战天斗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

那挑河工的战天斗地精神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
精神JINGSHEN
作者简介
许立春,江苏响水人,响水县国土资源局小尖国土所副所长。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表散文、通讯,评论等300余篇。另不少文学作品发表于《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响水日报》等报刊。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
温馨提示
近期热点: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
参赛时间:
2020年7月1日~2021年3月10日
通知链接如下:
灌河文学 | 响水县关于举办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