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跳峡的历史传说?
相传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原来是朝夕相伴的三姐妹。大姐脾气易怒,二姐性子急躁,唯有三妹金沙姑娘安静稳沉,伶俐智慧。三姐妹长大了,父母要把她们一同嫁往西方。大姐怒得叫,二姐急得跳,金沙姑娘却不声不响,笑着跟两个姐姐咬了一阵耳朵。大姐不叫了,二姐不跳了。到迎亲前一天晚上,三姐妹高高兴兴进屋收拾、梳妆,父母放心地睡去了。
第二天,迎亲队伍进了门,唢呐声响个不断。父母去叫女儿们出来坐花轿,想不到房子早已空了,三姐妹跑得无影无踪。原来这是三姑娘出的主意:她早已下决心到太阳升起的东方,去会她所钟情的东海渔郎,就邀约了两个姐姐,一块儿去东海。
做父母的当然能猜透女儿的心思,知道一定是金沙姑娘怂恿两个姐姐,跑到东海去了,又气又急,忙把大儿子玉龙和二儿子哈巴喊来,吩咐道:“你们快抄条近路往东去,把三个妹妹带回来。要是让他们跑脱了,你俩就莫想进家门!”玉龙背上他心爱的十三柄银闪闪的宝剑,哈巴挎起他用得用娴熟的十二张弓,立刻拣小路朝东方追来。一路上翻山越岭,涉水跨涧,到丽江白沙,终于抢在三姐妹的前头了。便脚抵脚,面对面地坐着,挡住去路。等呵等,妹妹们还没有来,玉龙早已困了,眼皮直打架,便对哈巴兄弟说:“我想睡个觉,你先守着,等我醒了你再睡。我和你先约个法:要是让她们溜走了,定按家法问斩,决不留情,你可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哈巴点头答应,玉龙便呼呼睡去。
三姐妹来到半路,猛一抬头,瞧见两个力大无穷的哥哥挡住去路。大姐说:“我们不是哥哥的对手,往东定被挡回家,不如到南边去吧!”二姐附和着大姐。金沙姑娘却执意要去东方:“不管有何样的艰难险阻,也要找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大姐见劝不转三妹,怒得直叫,一个人怒冲冲地朝南边奔去,她留下的脚印变成了怒江;二姐说不动三妹,又见大姐发怒走了,急得直跳,她踩出的脚迹变成了澜沧江。
金沙姑娘站在石鼓边上,依依不舍地目送两个姐姐远去,接着毅然折转身,沿着去东海的大路走来(“长江第一弯”就这样形成了)。快要到玉龙、哈巴挡路的地方了,她一边流连思索着,一边放轻了脚步。忽然,她想出办法了,高兴地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曲。那露珠般圆润,琴声般扬的嗓音,像催眠的清风蒙住了哈巴的耳朵,像甘美的醇酒浇醉了哈巴的心魂。唱呀唱,金沙姑娘一连唱了十八只悦耳的曲子;听呀听,哈巴听得心驰神往,朦胧迷糊,也渐渐沉入了梦乡。金沙姑娘乘两个哥哥熟睡的机会,从他们相抵着的脚掌间,风驰电掣一般溜了过去。一出关口,她舒了一口气,高声地笑着。但她怕哥哥醒来追赶,片刻不停,头也不回地径直向前奔去。玉龙醒来,见哈巴酣睡着,三妹却已从两兄弟脚下溜出去,早跑得老远老远,追不上了,又是气,又是悲。气的是哈巴失了职,违了约,放走了三妹,两兄弟都不得回家了;悲的是按先前的约法,不得不将哈巴斩头。他心里很不忍,但又没有办法,只得慢慢抽出十三柄宝剑,趁哈巴熟睡不醒,轻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玉龙不忍再看无头的哈巴,把十三柄剑插回背上,转过身去痛哭,眼泪流啊流个不住。
霎时,玉龙和哈巴都化成了高耸的雪山,他俩中间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后来称为虎跳峡。三姑娘走过的路变成了金沙江,在雪山峡谷中滚滚奔流。哈巴身上的十二张弓松落下来,变成虎跳峡西岸的二十四道弯。他的箭筒一倾倒。各式各样的箭纷纷散开,化成满山的松杉林木。玉龙的光脊背,变成一堵连猴子走的路都没有的万仞绝壁,刀削般矗立在虎跳峡东侧。玉龙背上的十三柄宝剑,变成玉龙顶上的十三峰。玉龙的两行泪水,变成玉龙山东麓的黑水、白水两条河,清澈透亮,永流不竭。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曲,则化为虎跳峡里的十八个哗哗作响的江滩。从虎跳峡上峡口到下桥头的那段江面,水流极缓,微波不惊,像一块明镜嵌在谷底,那是金沙姑娘流连思索、脚步放得很轻的地方。一出下峡口,满江白浪汹涌,喧声冲天,据说那是获得胜利的金沙姑娘,乐得手足舞蹈,发出的欢快笑声。
二、虎跳峡的历史记载?
传说那时候丽江统治者木老爷富极一时,身边有不少能人才子。其中有一个特能算命。一天,替木老爷算算,据说木老爷生时大富大贵,然而死后却无棺材可用。木老爷大惊,从此在他所要经过的任何地方,每隔十里地就放置一口棺材以和命运作抗争。
一天,天气极好,木老爷心情极佳,于是骑着自己的坐骑一头老虎,沿金沙江边走去。江水汹涌澎湃,江岸风景如画。人虎到了一个较狭窄地段,老虎纵身一跃,往江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跳去。老虎着落了,人却再也没有和虎同时着落,而是早已掉入了滚滚江水中。时刻早已流逝,木老爷和他的老虎已早已不知何处去,然而却为后人留下了虎跳峡,虎跳石这些充满想象的名字。
三、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四、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五、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治病救人,被大众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何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六、迁安历史典故?
迁安的历史典故不少,如唐王征东,老马识途,棒打龙山头,女蜗补天,还有轩辕故都,等等,欢迎来迁安作客。
七、国庆历史典故?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国庆的说法。唐玄宗当政期间,满朝文武呼吁将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定为“千秋节”。千秋节盛行后不久后又改版升级为“天长节”,庆祝形式更加浩大。后来,为了庆祝明治天皇的生日,日本遣唐使还把天长节带回了日本。明清时,“天长节”又演变成了万寿节,这个节日也成了与元旦、冬至一样重要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民族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民族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民族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民族的标志,反映这个民族的国体和政体。
八、莫高窟历史典故?
莫高窟建立于十六国时期。
在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这本书中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一个僧人乐尊经过这座山,忽然看见金光闪耀,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手来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这个洞里修禅,给了名字叫“漠高窟”。
九、皮里阳秋历史典故?
《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这则典故里的“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母郑后名阿春,晋人避讳改为“皮里阳秋”,后来衍化为成语。
这则成语意为肚子里有《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形容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十、中药历史典故?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其中一个。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由于这些巨大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大众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大众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