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诗内评||2月刊上刊作品

◎雪
£雨青
白衣仙子性乖张,不爱天南爱北方。
偶尔顺风来做客,难留几日便还乡。
作者简介:雨青,原名许云发,男,60后,鹰潭通信行业职员,祖籍乐平,江西楹联学会会员。诗歌发表于《山东诗歌》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为生活而艺术。
选自《山东诗歌》2020年第33期《古韵厅》栏目
简评:
这首诗虽无宏大的主旨,写的只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能吸人眼球,让人于平常之中见非凡之处,显出其特色:
语言浅显明白,全是日常口语,通俗易懂。清代李渔谈及戏剧语言艺术,主张使用浅语。多对诗词来讲,浅语更显现出作者的语言功底。大凡诗词名家,越是舍弃艳词,以生活语言构筑诗词,返璞归真,朴语亦华,这是更高层次的写作。
在艺术表达上,作者通过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南方气候较温暖而很少下雪的自然现象表现出来了,把平平常常之事写活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用语精当恰切,无有片言只字是赘语,且显幽默诙谐,抓住了雪落南方的特点,紧扣主旨。
诗评者简介:曾文鑫,1939年生,江西广昌县人,退休教师。作品发表在《山东诗歌》《三江文学古诗词刊》等刊。诗观:诗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艺术表现。
◎ 雪落在故乡的土地上
£二海
压满荒山田园,多少片雪
沉睡的故乡知道
从敲痛身子第一粒雪珠时
就静静数着,从未间断
母亲顶着一部分
在整片的土地上,弯下腰
找出一条路
拚命地扫。她知道
下雪的季节
离儿女们归来不远
作者简介:二海,本名许爱红,现居苏州,60后,苏州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在《长江诗歌》《山东诗歌》《中国新诗》等刊。诗观:心里深处有诗,打捞它需要时机与心境。
选自《山东诗歌》2021年总第33期《诗策划》栏目
简评:
诗是生活感情的一种宣泄,这种宣泄是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织融合,能放射到读者心里,产生共鸣,这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用你的真情来读。便有种视觉和听觉时时跟随着你,撞击你的心灵,摸一摸,真的有些微微的痛。这是怎样的感情爆发,倾泄如此深的思念。
母子连心,诗人和读者会有同样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家是乡愁的根源,母亲是乡愁的根源。只有视觉与听觉同时出现,像电影,电视一样震颤你的心灵。
本诗语言精炼,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灵活运用一连串的动词白描出故乡及母亲扫雪的画面,同时提现出落雪与扫雪的声音。这样诗便影响而逼真地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游子和留守者之间的沧桑故事,和呼吁社会更多的关怀。
诗评者简介:思远,原名王思远,辽宁丹东人。诗作发表在《山东诗歌》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以诗的形式泄露心潮。
◎故乡的云
£老巫
有时候你很薄
薄得
几乎能被一串足音刮破
有时候你又很厚
厚得
母亲轻唤我一声乳名
就会有滴答不完的雨洒落
梦中,一道道闪电划向你
我的呼吸,觅见了出口
作者简介:老巫,本名祖雪玲,70后,商丘人。诗作发表在《大观·东京文学》《作家新视野》《山东诗歌》《河南诗人》《天涯诗刊》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文字是灵感的舞蹈。
选自《山东诗歌》2021年总第33期《诗策划》栏目
简评:
这首诗摒弃了长篇累牍的意象铺排,只选取“故乡的云”的一“薄”一“厚”特征,抓住二者在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谱写一曲新乡愁的力作。
故乡的云,足音是思乡的人走进故乡的足音,也许只是在梦里出现的足音,有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到达故土的梦,一个“划破”,是夜夜梦回故乡的奢望。
厚的时候呢?延续第一节的思恋,把情感继续投射于物象,让那厚厚的云替自己洒落不得实现而悲伤无奈的泪。
在结尾,诗情一泻而出,冲出闸口,恰如溺水者,那种生的渴求,强烈而自然流露。
诗评者简介:梦瑶,本名袁孟瑶,女,60后,语文老师,四川彭山人,新疆长大,现居河南郑州。诗文发表于《河南工人日报》《绵阳广播电视报》《剑南文学》《同舟》等报刊及诗歌平台。诗观:诗是现实和梦幻在灵魂摆渡。
◎ 故乡的云
£穆涛
棉花是天空掉落的云朵
你在前面采摘
我紧随其后
走着走着
你的背影消失了
想你的时候
就坐下来
抬头看看天空
有一片云
自故乡飘来
作者简介:穆涛,男,70后,安徽界首人,作品发表在《山东诗歌》《中国诗人》《阜阳日报》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在诗歌里寻找自己。
选自《山东诗歌》2021年总第33期《诗策划》栏目
简评:
这首诗读来很有嚼劲,诗人文笔娴熟,观察细致入微,意境阔达。
开头将故乡的云比喻成种植的棉花,而棉花恰恰是白色柔软的,这种意象写法活灵活现。将“我”与“故乡”亲密度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走着走着/你的背影消失了。这句写出了人是流动的,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有时也会淡忘一些事情,这很正常。
想故乡,这种心理白描,透露出游子,对故乡思念之情。
这首诗没有过多华丽词藻描述,而是遵循内心的思想此起彼伏,把故乡的云描述得贴切自然,这种意象写法将诗的亮点升华了,让人细品如茶香,回味无穷。
诗评者简介:丛影,本名段爱玲,女,陕西人。作品发表在《江淮诗歌》《长江诗歌》《山东诗歌》等刊。诗观:用文字聆听灵魂,用心感受生活。
◎ 片段
£杨晓君
风从石头的裂缝中
取走了
光阴的故事
桃花将山坡
竖起来
我看到指点风景的人里面
有自己的影子
以岁岁的桃红
去填补
那道裂痕
作者简介:杨晓君,女,河北承德人。诗作发表在《诗选刊》《诗词之友》《山东诗歌》《热河》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歌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选自《山东诗歌》2021年总第33期《域外风》栏目
简评:
这首诗唯美,画面感强,语言凝练,跳跃性强。
诗者用丰富的意象“风”“石头”“桃花”“山坡”等具体物象来比喻在生活的激流中所呈现的坎坷、挫折及美好。而动词“取走”“竖起”“指点”“填补”的巧妙运用,展示了诗者无所畏惧、淡定从容及积极进取的姿态。
结尾“以岁岁的桃红/去填补/那道裂痕”,虚实结合,充满张力,陌生化的语言使诗意饱满起来。
整首诗表达完整通彻。三节内容独立又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意义得表达。语言是有意义的。
诗评者者简介:申桂平,河南南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联合日报、诗之叶》《诗影响》《山东诗歌》《暮雪诗刊》《杏林副刊》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心为诗源。
◎ 雪落在故乡的土地上
£岩火
我到达时
老屋已倒在瓦砾中
雪,以无法言说的空白
掩盖了记忆漏掉的缝隙
仲子街没了
仲子庙还在
风在瓦檐上的叙述
比雪花还要凌乱
只有泗河,在一张白纸上
为我画出岁月走过的路径
作者简介:岩火,本名赵建国,40后,男,济南市人,作品发表在《山东诗歌》《济宁日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诗观:以诗为酒,品味夕阳。
选自《山东诗歌》2020年第33期《诗策划》栏目
简评:
这首诗以我回到故乡的行踪为线索,以雪为背景串起全诗。从老屋开始,到仲子街、仲子庙,再到泗河,各自成段,使得全诗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情感饱满,气贯全篇,是本诗的第一个重要特征。老屋、仲子街仲子庙、泗河都是故乡的代名词,诗人精心截取这三处图景,表现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抒发了我对故乡的美好依恋和莫名的伤感。
在表达感情时,诗人没有一味地抒情,而是以借物抒情的方式达到感情节制的目的,这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全诗严丝合缝,不枝不蔓,紧紧围绕 “雪”与“故乡”这两个特定意象做文章,突出主旨。无论真挚感人的情感抒发,还是结构安排、技巧运用等方面都值得研读和学习。
诗评者简介:戴诚,男,70后,湖北孝感人,孝感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山东诗歌》《作家新视野》《湖北诗歌》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抒情言志。
◎ 玫瑰
£文秀明
摘花的手
被刺了
心咯噔一下
不是索要代价
只是探问诚意
作者简介:文秀明,60后,河南新乡人,打工者。作品发表在《山东诗歌》《济宁日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抓住诗的灵感,抛弃晦涩的语言,是我对诗歌的感悟和写作方向。
选自《山东诗歌》2020年第33期《诗生活》栏目
简评:
这首诗截取“摘玫瑰”这个极为普通的场景,常常被人忽略的生活细节,却道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立意、构思行文,让人称赞。全诗字字珠玑,一字千金。上节交代了故事的缘由,因“摘玫瑰”而手被“刺”了。再写自已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心咯噔一下”。诗至此,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第二节。诗者没有按常规思路行文,去详尽手被“刺”后的状貌。而是将笔锋转到“不是索要代价/只是探问诚意”的层面上来。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出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人世间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有满满的诚意,其次要以付出努力为代价。诗至此,戛然而止,却彰显出了诗歌十足的张力。
总之,这首诗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内蕴哲思励人心。
诗评者简介:李宝祥,男,60后,绍兴人,市作协会员,高级教师。诗歌发表在《长江诗歌》《文学欣赏》《诗词月刊》《鸭绿江》《中国文艺家》《山东诗歌》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是生活的浪花;诗是灵魂的吟唱。
审稿 安济
校稿:西西
排版编辑:大路
终审:禾刀
附注:欢迎诗友继续加入山东诗歌选稿交流群。入群有问题者请加主编禾刀微信。微信搜索“shandongpoetry”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