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漫忆石板和石笔

我是在沂蒙山腹地的小山村里读完小学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物质很匮乏,能够买上铅笔和本子的人家,并不多。三年级前,都使用石板写字和演算。公社驻地的供销社里卖石板,大小如今天的A4纸,价格四毛钱左右,但不少家庭舍不得买,只好将从山上寻找到的薄薄岩石,小心敲打掉凸凹的边缘,制作成较为规则的四边形来使用,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石板,比购买的石板要沉重,规格和样式也五花八门。
一块购买的石板,若精心呵护,使用数年,不成问题。有个小伙伴的石板,就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延续下来的,至少伴随过3人,虽有磕碰缺损,但依然坚固,让使用自制石板的同学羡慕不已。
使用石板,就得有石笔。供销社的石笔,精致细长,写出的字,就像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笔画清晰,苗条规整,十分耐看。但能够买起石笔的人家,同样稀少。幸运的是,小山村的西山顶部,有一个很大的矿坑,埋藏着大小不等的滑石岩,挖掘出来,经过磨制,可做石笔用。闲暇时候,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扛着小?头,手提小筐,欢呼跳跃着窜上西山,刨出一块块手掌大的滑石,装满筐子。归家后,或用磨石磨,或用锯条锯,生产出粗细不一的一把把石笔,足够使用很长时间。用它写出的字笔画粗淡,难以看清偏旁部首,就像旧时代有钱人家使唤的粗鄙丫头,很不招人待见。
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都是放养的,也不大讲究卫生。起初,在石板上写了错字,或写满字后,都用袖子沾着口水擦掉,袖口很快就变黑甚至磨破,严寒日子里,袖子会冻得硬邦邦,怪不舒服。后来,有细心的家长自制了石笔擦,用破布条缠上些棉花,用细绳扎住,形成一个圆托,可以便捷地擦掉字迹。很快,石板擦就推广开来。
石板和石笔,是我们小学生活的标配,陪伴着那代人获取了知识,摆脱了蒙昧,增长了才干。这种特殊的感情,如今的孩子难以理解。去年暑假,与读初中的女儿回故乡,不知不觉,谈到了我的小学时光,她惊愕地睁大了眼睛,以为是天方夜谭。撺掇她跟我去西山游玩,她也拒绝了。我只好独自前往,但满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寻不到原先的任何影像。我有些遗憾,再一想,石板与石笔刻入内心40多年,已成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便又释然了。
写于2020年4月,发表于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