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礼仪和习俗?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蒙古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习俗: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2)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3)民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4)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5)待客忌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傣族的民俗文化特点是什么
傣族的民俗文化特点是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傣族人居住的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
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是傣家的标志民居。又称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家的标志民居。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根据用途及造型差异,可分为宾馆楼、餐酒茶楼、观景楼及景致楼等等,非常适用于旅游景区的观赏,住宿,餐饮等用途,绿色环保,贴近自然。竹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诺族等民族地区。
傣族舞雨竹林优美特点是什么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特征,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从膝部到胯部,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是三道弯,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这种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颇有关系,体态的婀娜优美在曼妙的葫芦丝和巴乌中淋漓尽现。
傣族有什么特点
1、宗教信仰: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2、服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
3、建筑:干栏式建筑,竹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用篱笆将房屋分成两半,内室较小,是卧室,禁止外人入内;外室较宽敞,靠里部分为堂屋,用于接待客人。
4、语言文字:傣语属于东亚语系,傣文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傣族服饰特点
1、傣族服饰特点: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2、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傣族舞有什么特点啊
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矫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傣族的特点
1、分布地区较广,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区均有存在。
2、傣族妇女通常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将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
3、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4、语言分暹罗、兰纳、大泰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
5、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6、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