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民族英雄,孙中山,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对于这位伟人的安葬方法,却曾引发了不少争议。孙中山去世后,人们最初争论,是否应该将他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中供后人瞻仰,仿效列宁之举。然而,最终的决定却出人意料,孙中山的遗体被深埋于地下,只留下雕像供后人怀念。为了理解这个决策的来龙去脉,大家需要回顾孙中山一生的波澜壮阔的历程。
孙中山,广东中山人,早年学医,但命运将他推给了中国历史的前沿。他毅然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宣告“起共与”,终结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尽管他的理想崇高,革命之路却充满曲折。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后,他接到了冯玉祥等军阀的邀请,北上和他们共商国是。然而,孙中山的身体健康却一直不佳,他在天津时曾病倒,但坚持前往北京,不仅是为了交流国家大事,还是为了治病。
在天津,孙中山听取了德国医生施密特的提议,决定前往北京动手术,积极和病魔战斗。然而,北京协与医院的医生发现他的癌症已经末期,几乎无法挽救。虽然我们仍怀有一丝希望,四处请中医大师治疗,但每单人都了解,孙中山先生已经时日无多。
孙中山先生病重的消息传开后,国产外关切他的人纷纷前来探望,其中包括李大钊、邓颖超等革命人士。然而,在治疗期间,孙中山的遗体不到被张宗昌等军阀毁坏。张宗昌认为孙中山占据了所谓的“风水宝地”,导致自己战败,便想毁掉孙中山的遗体。幸运的是,孙中山的护灵卫队及时保护了他的遗体,甚至将其藏匿于壹个秘密的洞穴中,迷惑了张宗昌的阴谋。
为了避免孙中山遗体再次受到威胁,张学良出面制止了张宗昌,而后更主动联系南京政府,希望将孙中山的遗体护送至南京。然而,南京政府当时繁忙于国事,未能及时响应。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护灵卫队一直坚守,将孙中山的遗体妥善保护,直到形势安稳,才将其移回楠木棺材中。
1929年,南京的中山陵主体工程终于完成,孙中山的遗体预备移葬。然而,围绕是否让民众瞻仰遗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孙中山曾表示希望人们能够瞻仰他的遗容,以鼓励后人继续革命,但由于遗体的一些变化,最终决定改用紫铜棺,将遗体深埋于地下,不再开启升降装置。虽然人们无法再次瞻仰孙中山的容颜,但他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中。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在庄严的氛围中举行,孙中山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结束了一段风雨飘摇的历程。尽管无法再瞻仰遗容,但前往中山陵凭吊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他们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感恩他为中国的自由与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孙中山,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中,激励着大家继续前行,不忘革命的初心。